Thursday, October 11, 2007

我給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政制發展綠皮書》的意見書- P.1


(1) 前題

1.1 本人是一位香港土生土長的市民,亦是一位獨立時事觀察員,就最近政府的政制發展綠皮書對香港政制發展作公開諮詢,有以下意見提供參考。

1.2 在尊重和擁護「港人治港」及高度自治的立場上,我得聲明本人對所有政治制度並無一先天的喜好或排拒;因為本人對政治制度的看法是以務實取態,即是本人會以某一制度的可行性和建設性來審視之,同時以其產生的效果來作出評判。

1.3 以史為監,民主制度是現今國際社會上被驗明為一有效,可取並且能相對地保護人權和個人自由的一種制度;加上《基本法》第45條及第68條,和其中附件一和附件二基本法亦訂明行政長官最終要由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立法會全部議員亦由普選產生;故此,我是認同民主制度在香港的效用和價值。

1.4 然而,制度本身是死的,人卻是活的;故此,縱然有好制度,但如無好的配套和人民配合,則好的制度也可變成壞的制度﹝例如在印度和亞洲地區,好些民主國家的貪污和社會不公平現象仍然比比皆是﹞。

1.5 作為中國的一部分,這是香港的優點──因為有祖國作為後盾,亦是我們的限制──因為香港就不能全然獨立運作。我們的政制發展,自然亦要照顧到中港關係能否長久、穩定和互重互補的發展。對於將來選出來的特首人選,若相關選舉機制不能確保得到中央的委任,則有潛在危機,甚至做成國際笑話。

1.6 一般自由選舉機制,皆以選票多少定成敗,這導致今天西方社會選舉中,候選人基本上是以民意為依歸,而民意又往往是感性主導或以相關群體利益為主導,故此,往往造成候選人之間之彼此指罵,以突顯對手的差勁;又或者不分是非曲直,只知嘩眾取寵。一旦上述情況廣泛地出現,相關的選舉結果常會帶來社會的後遺症。

1.7 無可否認,香港在英治殖民地時代,社會是帶有明顯的不平等現象,例如英國人在香港很多方面都得到優惠,又如港督,以至政務司一職等基本上都是本地華人的禁區﹝當然過渡前之陳方安生女士則屬例外﹞。英政府的精英治港加上所謂積極不干預政策;卻贏得很多本地人的支持。這又說明政治制度的好壞,基本上都是因時、地、人而制宜的。


[轉下頁]